产品类别
排序
共 904 页 上一页 下一页 
选择货币
排序
共 678 页 上一页 下一页 
选择货币

采生物辨识资料 私隐署发新指引

【太阳报专讯】【本报讯】随着科技进步,巿面愈来愈多产品会要求使用者提供指纹、虹膜等生物辨识资料,如手机解锁系统及利用指纹开启电子门锁等。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昨发出《收集及使用生物辨识资料指引》,提示使用生物辨识科技的机构,必须配合适当的程序及保障措施,以避免未经授权的查阅和不当使用相关数据而导致个人身份遭盗窃、冒充或遭受歧视。

个人资料私隐专员蒋任宏指出,收集及使用生物辨识资料已应用於消费市场,例如指纹辨识系统已甚为普及,亦逐渐扩展至其他模式,包括掌形、面部图像、虹膜、视网膜,甚至DNA。由於人体生物特徵乃与生俱来,是独一无二及不可改变的,并可能包含个人健康、精神状况或种族相关的私密资料,属敏感资料。

⋯⋯

公署鼓励机构在决定使用生物辨识科技前,先进行「私隐影响评估」,以评估收集相关资料对个人私隐的影响。如雇主希望收集雇员的生物辨识资料,必须确保其资料收集属「必需及不超乎适度」,并在公平(不对雇员施压)的情况下进行。